最近几年,全球海军都在搞舰艇垂发系统的"四弹装"改造,连台湾省都搞出了自己的版本。
但奇怪的是,解放军海军至今没见动静。
明明珠海航展上早就展示过能装四枚导弹的国产系统,为啥自家主力舰不用?
这事说白了就像买菜——不是摊主没货,而是你家厨房用不着。
先说说这个"四弹装"到底啥样。
美国人的海麻雀导弹最典型,原本一个坑放一枚,改成四枚后就像把大碗面换成四根方便面。
表面看火力翻倍,实际煮完汤都凉了。
这种导弹射程从160公里缩到50公里,相当于本来能打半个上海市,现在只能覆盖静安区。
欧洲的紫菀15更夸张,30公里射程里前20公里都在慢悠悠加速,最后10公里才能加速到3马赫,遇到高超音速导弹根本来不及反应。
日本最近也学聪明了,2025年推出的23式导弹改回"一坑一弹",射程直接提到200公里。
这就好比发现方便面吃不饱,又改回吃正经米饭。
反观咱们解放军,055大驱的112个垂发单元就像瑞士军刀,每个坑都能装不同"餐具"——既能发射打卫星的导弹,也能塞反舰弹道导弹。
这种灵活性让西方同行都眼红。
有人可能会问:咱不是有FM-3000N这种四弹装导弹吗?
确实,这种45公里射程的导弹理论上能拦截低空目标,但就像用菜刀切牛排——看着热闹不顶用。
现代反舰导弹速度动辄3马赫,留给拦截的时间可能不到3分钟。
这时候需要的是远程导弹先发制人,就像在敌人扣扳机前就打掉他的枪。
看看实战案例更有意思。
美军伯克级驱逐舰装了32个垂发单元,如果全换成四弹装,理论上有128枚导弹。
但去年环太平洋演习显示,面对模拟饱和攻击时,这些导弹根本拦不住突破防线的"假想敌"。
反观中国海军,055大驱用红旗-9B在200公里外就能织起天罗地网,相当于在敌人飞机还没起飞时就实施打击。
成本账更扎心。
美国四弹装导弹造价340万美元,相当于普通家庭两辆车的钱。
咱们红旗-16C成本低得多,同样的钱能多买三倍导弹。
就像买水果,与其花大价钱买四个小苹果,不如买两个大苹果实在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海军现在造舰速度全球第一,055一年能下饺子似的造七八艘,垂发单元数量根本不是问题。
有人担心技术落后,这更是个误会。
咱们展示的FM-3000N早就具备四弹装能力,相当于手机既有单卡功能也有双卡配置。
选择不用不是技术不行,而是像智能手机不装老年机功能——没必要。
054A护卫舰装的海红旗-16B射程70公里,配合1130近防炮,就像给军舰装了"金钟罩铁布衫",根本不怕普通反舰导弹。
再看看周边国家变化更有意思。
韩国世宗大王号驱逐舰搞四弹装,结果垂发单元比055还多,实战中却频频掉链子。
台湾省的"海剑2"导弹射程30公里,遇到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就像用弹弓打歼-20。
这些案例证明,盲目追求导弹数量反而会拖累整体战斗力。
中国海军的策略就像下围棋,讲究大局观。
红旗-9B负责远程拦截,相当于在棋盘外围布阵;红旗-16C在中距离织网,好比控制中场;近防炮和红旗-10导弹则负责贴身防守,就像门前三包。
这种层层递进的防御体系,比单纯堆导弹数量高明得多。
当然,未来战争可能有新变化。
055大驱垂发系统里预留的神秘舱段,说不定在测试激光武器或电磁炮。
就像智能手机预留5G模块,现在看着没用,将来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这种前瞻性布局,正是中国军工的聪明之处。
说到底,军事装备发展就像买房子——不是面积越大越好,得看户型合不合适。
中国海军选择"一坑一弹",不是技术不行,而是更看重实际作战效果。
就像买房要选学区房,装备要选适用性强的。
毕竟打仗不是比谁导弹多,而是要比谁的体系更完善、拦截更高效。
最后说个实在话:中国海军现在造舰速度全球第一,055一年能造八艘,垂发单元数量根本不是问题。
选择不用四弹装技术,就像智能手机不用老年模式——不是做不出来,而是没必要。
毕竟咱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,需要的不是花架子,而是实打实的战斗力。
股票114在线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